作者不詳
元末,帝国上下腐败蔓延,皇帝、王室成员、军队将领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全国各地出现人民起义浪潮。其中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名叫朱元璋。元末蒙古统治者把大量的回回人、色目人从大都,、中都贬到豫南、淮西等地区。朱元璋到这些地区进行串联,许多色目人、回回人参加他的起义军,这些回回人中涌现出十几员文臣武将,朱元璋依靠他们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1368—1644)其中最著名的是常遇春、胡大海、冯国勇、冯胜、丁德兴、蓝玉、沐英、华云、李文忠等。故中国民间流传着“十回保一朱”和“十大回回保明朝”之说。因此有些穆斯林史学家经考证认为朱元璋家族是安徽凤阳县城的回族。其理由是他的妻子马皇后是回民,其后裔尚存。另外朱元璋登基后敕建清真寺于南京、西安及滇、闽、粤等地区。南京清真寺赐名“净觉寺”落成后频临幸,并御制至圣《百字赞》赐清真寺,《百字赞》赞颂了真主和穆圣,并褒扬了伊斯兰,如果对伊斯兰没有感情和深刻的认识,写不出如此杰作。《百字赞》收录于清代刘智著作《天方至圣实录》内,其全文如下: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另外还依据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在位)对各宗教的评论和《御制尊真主事诗》。武宗评论各宗教日:“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尊真主事诗》日:“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明末王岱舆收录于《正教真诠》。明武宗还有阿拉伯文名妙吉敖兰(mejid-Allah, 意为安拉的荣耀)。
波斯旅行家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哈塔伊于1500游历中国,于1516年在当时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用波斯语写成《中国纪行》一书,作为礼物奉献给土耳其素丹赛利姆一世。该书全面介绍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作者出于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以较多的篇幅着重介绍了明朝王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说:“宫廷内有皇帝专用的清真寺,有宣礼员,主麻日(星期五)皇帝到城外的清真寺做聚礼,以及穆斯林文臣武将对明朝开国的贡献、皇帝对他们的重用等。说:“从皇帝的某些行为看,他已信奉伊斯兰教了,然而由于害怕丧失权力,他不能对此公开宣布。这是因为他的国家风俗和法规所规定的……。”阿里·阿克巴尔的描述是他亲眼所见,与中国民间的传说相吻合。《中国纪行》到19世纪才在伊斯坦布尔皇宫档案库中发现,引起各国学术界的重视与研究。先后被译成德、英、土耳其等文,因为它是继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后全面介绍中国的文献。全书共21章,系统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军队、省份、城市、监狱、历史、地理、教育、学校、农业、宗教、文化艺术、社会习俗、宫廷礼仪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张星契与德文译者保尔·卡莱(paul kahle)教授合作研究,撰写《德文译本阿里·阿克巴尔(中国志)介绍》一文。80年代张至善继承其父张星契遗志,与张铁伟、岳家明合作,以保尔·卡莱和哈米杜拉的德、英文译文手稿及伊朗伊拉吉·艾夫沙尔(Iraj Afshan)的新波斯文本为蓝本,编译成汉文本。1988年3月由三联书店在北京出版。
明朝时期中国穆斯林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1)明朝对伊斯兰教采取宽容、保护和鼓励发展的政策,由皇帝在全国各地敕建清真寺。阿里·阿克巴尔在《中国纪行》中说:在首都北京建有4座大清真寺,在全国各地建有90座清真寺,都是皇帝赠款修建的。不少穆斯林在朝内担任重臣,在地方担任高官。因此,伊斯兰在明朝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2)明朝保留了元朝时期的天文学机构回回司天监,留任了原回回司天监的14位穆斯林天文学家,如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黑的儿、阿杜拉、郑阿里、阿答兀丁、马哈麻等。1370年改回回司天监为钦天监,分天文、大统历、回回历、漏刻4科,由上述穆斯林主持。1382年洪武帝朱元璋命马沙亦黑同汉族天文学家吴伯宗等合作译回回历和《回回天文书》。黑的儿、郑阿里等还参与了明大统历的制定。回回历与大统历一起在中国使用了270年之久。
(3)在明朝时期一个新型民族——回族的birth过程基本完成。他们接受了汉语为自己的民族语言,接受了部分汉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这个时期伊斯兰教称为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延续到清朝、民国时期。
(4)在明朝时期,回族穆斯林与汉族同胞之间的关系十分良好,他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没有发现穆斯林与汉族之间因宗教信仰,或宗教仪式发生纠纷与冲突的记载。
(5)明朝与阿拉伯国家和首都在撒马尔汗的帖木尔帝国(明朝称撒马尔汗国)之间保持着政治、贸易、文化上的关系与交流。海陆交通畅通。明朝与阿拉伯半岛、海湾国家,乃至北非、东非之间官方使团和民间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从1405年到1433年之间明朝派穆斯林航海家郑和先后率庞大的舰队7次下西洋,到达了南洋群岛、阿拉伯海、印度洋沿岸各国,到达了霍尔姆兹海峡、左法尔、亚丁,越过曼德海峡直达吉达、麦加。郑和同舰队上的穆斯林成员完成了朝觐功课,并到达东非沿岸,先后共到达了35个国家,向海外炫耀明朝的富强,扩大其影响。
明朝与帖木儿帝国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与贸易关系。最初明朝仿效元朝,把帖木儿帝国当作它的属国,屡派使者敦促其纳贡,但帖木儿不予理睬。1387年帖木儿征服波斯后国力有所增强,但因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派使臣哈菲兹、满拉携带贡品到明朝首都南京,明洪武帝回赠礼品。1402年帖木儿在安卡拉战役中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人,国势更强,于是决意征服中国。1404年帖木儿率大军侵入中国西部边境。1405年2月在进军途中突然暴卒。帖木儿(1336—1405)英勇善战,1363年在锡吉斯坦战役中受伤,足跛,故阿拉伯人、波斯人称他帖木儿·兰克(Lenk为波斯语,意为跛子)。帖木儿卒后他的继承人们重视改善与明帝国的关系,撒马尔汗王及各省的亲王们频繁派外交使团、贸易团到中国。1412年撒马尔汗王沙哈鲁·把都儿在撒马尔汗的王宫接见了明朝皇帝朱棣派遣的使者陈诚、李达等人。沙哈鲁借此机会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给明朝皇帝写了两封信,劝化皇帝归信伊斯兰教。撒马尔汗人阿卜杜·拉扎格在他的著作中引述了两封信的内容。
明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是穆斯林帮助朱元璋打下了江山,成为开创明朝天下的功臣,故朱明王朝对伊斯兰采取保护、鼓励发展;对穆斯林采取提拔重用的政策,从而伊斯兰兴盛,穆斯林地位优越。
dimanche 25 avril 2010
明朝时期中国穆斯林的贡献及其特点
Inscription à :
Publier les commentaires (Atom)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