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redi 4 novembre 2009

算账

贵国的作者总是能就着明白的数据和事实得出毫不相干的结论。

这位作者给出的数据已经那么清楚:贵国登记在册文物总数1200余万件,流失海外登记在册文物总数164万件,那么贵国文物被全世界博物馆登记在册的总数撑死1400万件;又推测海外民间收藏至少1700万件,国内则没有数据——就算也有1700万件吧(其实绝无可能),那么全球民间撑死3400万件——于是贵国文物总数气势恢宏地达到了4800万件,再往大里撑,号称5000万吧。

其实该作者给的统计数据和他的结论之间还有问题。贵国登记在册的所谓“文物”,有一大部分是革命史文物,什么朱招讨扁担、周相国衬衣之类(强烈建议毛太祖腊肉也登记在册,以壮贵国文物声势),不少还涉嫌伪造。这类文物大多无涉于文明史,跟该作者要说的“家底”问题毫不相干。若扣除这批东西,贵国文物的数量就更无足观了。

而欧美的情形呢?这位作者给出:法国馆藏总数2亿余,英国馆藏总数1.8亿,美国没有完全数字,仅三家博物馆馆藏就达2.27亿件——其他国家呢?意大利还没出马呢。更有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哪个不是文博大户?更何况这只是馆藏数量,远没算上欧美那浩瀚的民间收藏。就算扣除贵国流失在外的文物总数,那也只是九牛拔一毛。以贵国幅员之大,伯仲于欧洲,而文物数量不能抵欧洲一蕞尔小国,贵国不是荒漠,哪个是荒漠?

可这位作者对着自己列出的数据,却把贵国的文物稀少归咎于文物走私。文物走私固然要打击,可这和贵国文物数量稀少是两码事。前头的“5000万”已经把流失海外的文物(其中包含走私出境的)统计在里头了,这5000万的水分都假装忽略不计了——就算5000万,亨不锒铛把预备役、民兵以及潜入敌人内部的,还有潜在的、我们还不知道的、谁也说不上有没有的文物全算上,不及法国正规军的四分之一。我实在不知作者哪里来的信心写下这些话:

我们的祖先为人类贡献了无数发明与创造,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精神与物质财富,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他们的遗迹万古流芳。可遗憾的是,这一切,也许只能让我们的子孙从教科书里读到,而无法从博物馆里的实物中充分领略。是我们的家底子太薄,祖宗没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吗?非也!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随便用“洛阳铲”朝哪儿打,哪儿就能冒出文物。

其实根据上边的数据,这段话应该这么写:

贵国的祖先基本没有为人类贡献什么发明与创造,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精神与物质财富,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他们的遗迹被百般涂抹、肆意损坏。于是他们的子孙只能从教科书里读到他们,而无法从博物馆里的实物中充分领略。是他们的家底子太薄,他们的祖宗没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吗?是啊!9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还真找不到多少像样的玩意儿。

贵国家底之薄,凡是在欧洲略作游历的有心人都能体察。就怕不愿意说破,就怕叶名琛式的鸵鸟姿势——许多人就是这样。不说文物,就说书籍,在巴黎随随便便,就能买到18、19世纪的旧书,20世纪初的更是遍地,价格还一点不贵,甚至比新书更便宜。这种年代的书搁在贵国都当古董使唤,搁在这儿叫做旧货。人不稀罕。欧洲底子之厚,至今不是我这野蛮人能想象于万一的。

其实,自己家底薄,并不是制约博物馆事业的绝对因素。日本家底更薄,其博物馆虽不能跟欧美相比,却远远超过贵国。欧美底子固然厚得无法想象,可欧美博物馆从不局限于自己“祖先”,作者所列欧美博物馆数据,并不限于欧美自家“祖先”留下的文物。这样方是厚而愈厚、博而愈博。欧美日本的博物馆,是真正的“博”物馆,展示全人类文明的博物馆。贵国的博物馆,是“窄”物馆,是表彰祖先光荣从而暗示自己杰出的狭隘意淫馆。贵国人民愤慨于贵国文物被欧美人“抢”去的同时,从来不曾想过去“抢”他们的文物。若要让贵国的博物馆去收藏西方文物,对他们来说不啻天方夜谭。贵国收藏的全部西洋绘画,就是北洋时期徐悲鸿在巴黎收购的一批(还就北洋政府肯拨钱干这个),藏在中央美院,至今贵国全部西洋绘画收藏,就这么些。贵国图书馆收藏的西洋典籍,许多还都是当年“侵略者”带来并留下的,“侵略者”走后就一直原封不动在那儿,再无扩充。以贵国之自恋,永远不可能明白博物馆、图书馆是干什么使的。以贵国之自恋,该作者的奇特逻辑将一直深入人心,虽然那是那么的不合逻辑。



中国是文物大国吗?有多少“故宫”被走私出去?

中国文化报

  “中国是文物大国吗?”对于这个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对此作出肯定的回答。理由不外乎是: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又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光是那沃土之下几十尺厚的文化堆积层,就足以清清楚楚地演绎出整个人类的来龙去脉。可是,在理智的层面上,寄生于任何概念之上的自信,往往不及公认的现实来得直观与清醒。假若用更加科学的眼光客观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会得出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结论。

  一般说来,博物馆以及馆藏文物的数量及质量,再加上开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物实力的鲜明标志。不妨就此先做一个数据上的比较:在博物馆的数量上,我们没有优势可言。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止于20世纪末,法国每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德国和荷兰每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日本每1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中国是平均60万人才拥有一座博物馆。从馆藏文物的数量上比较,我们更缺少优势。据我国文物部门自2003年开始的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 2005年12月31日,在我们所拥有的2300座博物馆里,国家登记在册的文物总数1200多万件,其中一级文物的总数近11万件。中国最大的故宫博物院两岸共有藏品210万件(北京150万件,台北65万件),约占全国馆藏文物总数的1/10出头,其中一级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1/6。

  国外的情况怎样呢?笔者也收集了一组数据:美国现有博物馆8000座,其中,仅1964年建立的美国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达1700多万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8000多万件,美国斯密森博物院系统收藏文物藏品更是多达1.3亿件。这个只有200余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仅此3家博物馆的文物藏量竟是中国全国文物总数的10.8倍。法国现有博物馆近5000座,馆藏文物有2亿余件,是我国馆藏文物的将近20倍。仅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3家博物馆藏品就有200多万件。英国现有博物馆3000余座,馆藏文物约1.8亿件,是我国馆藏文物的15倍。仅大英博物馆一家现有馆藏文物就有700万件,是我国文物总数的一半有余。

  第一次读到这一组数据时,笔者曾暗自神伤:我们的祖先为人类贡献了无数发明与创造,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精神与物质财富,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他们的遗迹万古流芳。可遗憾的是,这一切,也许只能让我们的子孙从教科书里读到,而无法从博物馆里的实物中充分领略。是我们的家底子太薄,祖宗没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吗?非也!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随便用“洛阳铲”朝哪儿打,哪儿就能冒出文物。是我们恋旧惜物、吝啬挖掘吗?非也!近30年来,国家考古挖掘加上民间盗墓所出土的文物,哪一年没有几十万件?那么,我们的文物上哪儿去了?再来看一组数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大约是馆藏数量的10倍以上。换句话说,按照最保守的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至少在1700万件以上,远远超出我国本土博物馆藏品总量。一大批浓缩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历史、本可以炫耀于世的文物精灵,百年来,只能静静地屈居异邦,冷艳凄美地向世人诉述着它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屈辱。除此之外,近年来风靡世界的中国文物市场,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迅速扩张、膨胀。笔者通过互联网对国内外多家媒体所报道的数据做过粗略统计:仅美、英、法、日、韩、菲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件中国文物上市买卖,或曰“中国文物街”,或曰“中国文物楼”。毫不夸张地说:单从文物数量上看,疯狂的文物走私,使得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失去一座故宫。

  (摘自《谁在收藏中国》,吴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Auc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