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
2017年09月29日 00:02:00
9月25日,伊拉克北部庫德族自治區庫德斯坦,頂住各方壓力進行了歷史性的獨立公投。截自26日早上的統計結果顯示,超過93%的選民壓倒性地支持「庫德斯坦獨立」。由於公投前夕庫德族在國際間遭遇的文攻武嚇,本次公投反倒催出了72%的高投票率。公投落幕之後,庫德斯坦首府艾比爾(Erbil)、甚至是鄰國伊朗西北部的多座庫德城市,都陷入了高昂的歡騰氣氛。
庫德族獨立公投原本應在2014年,但在各方反對壓力不斷被延後,現在終於得以實現。這次公投雖然沒有強制性,事實上庫德族自治區的主席也無需依照公投結果行事,但必定大大加快庫德族獨立的勢頭。
庫德族爭取獨立簡史
庫德族是中東地區第四大民族,有三千萬之衆,分佈於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拉克、伊朗、敍利亞等國家。其中,土耳其庫德族大約佔一半。雖然庫德族分散在幾個國家,但其人口基本上分佈於連成一片的「庫爾斯坦」(Kurdistan,庫德族的土地)地區。這既成爲庫德族獨立的理由(因爲他們是這些地區的原居民),也稱爲這些國家反對其獨立的理由(害怕伊拉克庫德族獨立會誘發本國庫德族的獨立風潮)。
庫德族是中東的一個古老民族,其族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世紀,是廣義上的伊朗人的一支。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後與庫德族發生多次戰爭。10至13世紀,庫德族在中東建立了一系列的國家,尤其以統治廣大中東地區的阿尤布王朝最爲顯赫(Ayyubid dynasty)。阿尤布王朝最後被西征的蒙古人滅亡。此後,經歷過波斯的莎菲王朝(Safavid dynasty)統治後,庫德族又在伊朗建立了短暫的桑德王朝(Zand dynasty)。但這時,大部分庫德斯坦地區已經被突厥族的奧斯曼帝國統治。
一戰後,奧斯曼帝國戰敗崩解。戰勝的協約國一方,特別是英法意三國,主導了瓜分奧斯曼的規劃,訂立了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制定,但對土耳其極苛刻的《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èvres)。大部分行省都被剝離,其中敍利亞劃歸法國,伊拉克劃歸英國。突厥人的領土比今天土耳其還小:只剩下小亞細亞半島的中西部大部及伊斯坦布爾周邊的歐洲一角;小亞細亞西部愛琴海沿岸屬希臘(協約國當初拉攏希臘參戰的條件);東北屬於亞美尼亞;西南部分,即庫德族聚居地區則被許諾可以公民自決是否獨立。
《色佛爾條約》當即引爆突厥人怒火。凱末爾將軍帶領突厥人取得土耳其獨立戰爭與第二次希土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現代的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與協約國重新簽訂《洛桑條約》,版圖也形成當今的模樣。從《色佛爾條約》到《洛桑條約》,發生了不少民族大衝突與人道主義悲劇。已經擁有國家的希臘、亞美尼亞都沒有得到其民族在小亞細亞半島的聚居地;對沒有國家的庫德族,協約國允諾的民族自決自然也變爲泡影。
在這一系列戰事中,庫德族沒有與希臘人及亞美尼亞人一樣激烈的抗爭,原因是在一戰期間,「狡猾」的土耳其人已經把有離心傾向的庫德族「分散」到土耳其各地,庫德族力量不足之故。但二、三十年代,不滿的土耳其庫德族展開獨立戰爭,並曾短暫地建立起阿拉拉特共和國(Republic of Ararat),但一一被土耳其人鎮壓。
二戰後,中東國家紛紛獨立或擺脫殖民統治。國家之間的界線大部分出自一、二戰之間英法兩國的人爲劃分,因此國界中直綫甚多。這些劃分但求方便,不股各個地方的民族構成與民情,給中東政治局面帶來無窮的隱患。而英美推動猶太人在以色列建國更成爲中東亂局核心問題之一。
庫德族在中東國家獨立潮中又一次被忽略了。土耳其在二戰中站對了隊,先是保持中立,再在1945年勝利前夕加入盟軍。於是盟軍也沒有理由支持土耳其庫德族獨立。
伊朗境内的庫德族曾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過短暫的政權,但隨著美蘇戰後的勢力劃分成型,蘇聯退出伊朗,這個短命的政權也被伊朗鎮壓了。
伊拉克境内的庫德族則在穆斯托法·巴爾札尼(Mustafa Barzani,他是現任庫德自治區主席的父親)的領導下與伊拉克政權長期作戰。這時期,庫德族成爲「兩伊」交惡中的棋子。鎮壓境内庫德族獨立的伊朗支持穆斯托法與伊拉克政府的戰爭。伊拉克也支持伊朗境内的庫德族獨立勢力。在1970年代中期,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勢力壯大後,與伊朗談判。伊朗放棄支持穆斯托法,伊拉克政府軍得以逐步清剿庫德反抗勢力,穆斯托法流亡到美國。
隨著伊朗政變,宗教領袖霍梅尼上臺,伊朗與伊拉克發生兩伊戰爭。庫德族又一次成爲兩國的棋子。薩達姆爲了消滅庫德族獨立勢力,在兩伊戰爭後期對庫德地區展開艾安法爾戰役(Al-Anfal Campaign),屠殺了數以萬計的平民。其中,1988年3月16日展開的哈拉布加化學武器襲擊(Halabja chemical attack)中,政府軍對庫德平民使用化學武器,釀成一天之内5000死,過萬傷的慘劇,是教科書式的種族屠殺行爲。
兩伊戰爭之後旋即發生海灣戰爭(1990),薩達姆迅速戰敗,但盟軍沒有推翻薩達姆政權。1991年,伊拉克南北幾乎同時出現反抗勢力,南方是什葉派穆斯林因宗教理由的反抗,北方是庫德族因民族理由的反抗。薩達姆雖然敗在美國人手中,對庫德族的鎮壓還有心有力,伊拉克北部於是出現大規模逃亡潮。盟軍因此在伊拉克南北地區,分別設立禁飛區,伊拉克政府軍撤出庫德地區。
這樣,在美國等的支持下,庫德族在1991年建立自治政府(庫德斯坦區域政府,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實行民主選舉,庫德民主黨與庫德愛國聯盟是最大的兩個政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庫德族更站在美國一方。薩達姆敗亡後,伊拉克組建新政府,庫德斯坦區域政府獲得憲法承認的自治地位,擁有自治政府、國會、外交部與軍隊。
但在2014年前後,聯邦政府與自治政府因爲石油權益分配等問題產生爭議,庫德族提出獨立公投。但當時反對聲音太大而擱置。其後,伊斯蘭國壯大,庫德族成爲盟軍的地面軍隊主力,在挫敗伊斯蘭國的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也趁勢奪取了一些伊斯蘭國從伊拉克政府軍手裏佔領的土地。這樣,羽翼豐滿的庫德族才頂著壓力獨立公投。
以科索沃爲例 論庫德族獨立的正當性
縱觀庫德族的歷史,尤其是伊拉克庫德族的歷史,他們要求把「自治」變爲「獨立」,有很強的國際法依據。
最近的、可以類比的國家獨立例子是科索沃。南斯拉夫是一戰之後才建立起的國家。在1910年前,以阿爾巴尼亞人爲主的科索沃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巴爾幹戰爭中,塞爾維亞從奧斯曼手裡奪得科索沃。一戰後,巴黎條約把其他原屬奧匈帝國的民族的土地作爲戰利品給了以塞爾維亞人爲主導的南斯拉夫。在兩戰之間,塞爾維亞人對科索沃進行「殖民統治」,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把阿族人遷出祖居的科索沃,同時把大量的塞爾維亞人遷入科索沃,這引起科索沃人的反對。殖民進程到二戰才告一段落。但科索沃的人口分佈已經相當大地改變了,這又導致科索沃在戰後沒有獲得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的加盟共和國的地位。直到1974年的憲法,科索沃才獲得比以前多一些的自治權利。
1989年後,南斯拉夫解體,各少數民族加盟共和國紛紛取得獨立。這時,南斯拉夫主席米洛舍維奇單方面宣佈把科索沃的地位後退到1974年之前。這種背道而馳的做法頓時引起科索沃人的反抗。科索沃在1991年宣佈獨立,開始發生阿族人和塞爾維亞軍隊及民間武裝的衝突。在1998-99年前後,科索沃發生廣泛的人道主義危機,出現大規模的難民潮和塞爾維亞政府對阿族人的非法大屠殺。米諾舍維奇拒絕西方的政治解決。人道主義危機以及和平政治解決的失敗是北約最終決定軍事干預的主要原因。
1999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案1244號,根據第11項e款,科索沃的未來地位將通過政治和平解決,而且規定在科索沃成立聯合國臨時自治區。 2006年,聯合國特使經過詳細調查和評估提出最終解決科索沃地位的報告,建議科索沃成爲一個留在塞爾維亞中的高度自治的政治實體(但不是獨立)。這個聯合國建議在中俄反對下,雖一再修改,但最終並沒有得到一致的意見。這樣,2008年科索沃自行宣告獨立,最後得到108個聯合國成員國的承認,占聯合國成員的大多數(56%),並在2010年的國際法庭中裁決合法 。
對比科索沃的例子,科索沃可以成功獨立,有賴幾個主要因素:不同於母國主體民族的獨特歷史語言文化、歷史上不是母國的一部分、受到人道主義災難的迫害、民意授權的公投等。
庫德族有權獨立
在這些因素上,庫德族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庫德族的民族、歷史、語言及宗教信仰(多元信仰)都與伊拉克的主体民族阿拉伯人有極大分別,符合聯合國大會1960年12月14日作出的1514號決議中的自決條件。其次,庫德族本身有獨立建國的歷史,科索沃甚至從未單獨建國。第三,庫德族在一戰後曾經被國際社會許諾建國卻不公義地被遺棄,二戰後的民族解放大潮中也未能爭取到獨立,戰後有長期爭取獨立歷史,爭取獨立歷史遠較科索沃長。
第四,庫德族在歷史上曾經受到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其災難性遠高於科索沃。第五,庫德族建立實際上(de facto)獨立的民主選舉產生故能代表人民的自治政府已經二十多年;自治政府擁有外交與軍事權力,也在國際反恐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比科索沃從自治走向獨立的事件(10年)還長。第六,這次公投也是在不受外來壓力的充分准備下進行的,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願望。
因此,除了聯合國沒有就庫德前途做過決議以外,其他方面都是庫德優勝。注意到聯合國的科索沃決議也沒有確定科索沃能獨立,所以即便在聯合國承認的問題上,科索沃的情況也不比庫德好多少。這些都是庫德族獨立的好理據。
庫德族獨立的阻力:領土界線的不確定性
無可置疑,庫德族獨立的願望還受到很大阻力。這些阻力首先來自伊拉克政府。以國際法而論,在承認一個國家内的民族有自決權的同時,國際法也規定需要尊重國家的領土完整。但更重要的還是政治與國際關係因素。對伊拉克來説,除了維持國家統一的這個最大動力外,反對其對立還因爲庫德族獨立後的疆域存在不確定性。
庫德自治政府的正式轄區是東北四省(Duhuk、Erbil、Sulaymaniyah、Halabja)的一部分,但實際上經過對ISIS的戰爭,自治政府實際轄區更大,而且爭議區域中庫德族並不一定占多數。此外,爭議區域也包括幾個油田,有很強經濟利益。這次自決中,所有庫德裔人都可以投票,自然也包括庫德族不占多數的爭議區域。故此,如果庫德族宣佈獨立,領土爭議將是核心問題。
對周邊國家來説,庫德族獨立會帶來境内庫德族爭取獨立,或爭取與伊拉克庫德族合併形成「大庫德」的風險。土耳其、伊朗與敍利亞的反對理由都主要在於此。其中伊朗的態度最「反言」,因爲伊朗在以前曾強烈支持過伊拉克庫德族獨立以削弱伊拉克。土耳其反對最堅決,因爲土耳其內庫德族甚多,而且早有「庫德工人黨」等「恐怖組織」活動。
對整個中東來説,庫德族獨立成爲打破中東戰後國家疆界現狀的催化劑。戰後中東領土變化不小,但主要的幾次變化在原有基礎上的殖民地(或托管地)獨立、國與國之間的邦聯性質的聯合或這種聯合的重新分裂,如也門的分裂與統一,「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合衆國」、「阿拉伯聯邦」之類。國家「單位」之間的邊界線一直沒有變化(以色列的佔領區有很大變動,但都是「事實上」的變動,而不是國際承認的變動)。
一旦庫德族獨立,那麽原先人爲劃分的界線被重新審視,中東秩序在伊斯蘭國之後再受衝擊。聯合國、美俄英法等傳統對中東具備影響力的國家,都不支持庫德獨立。俄羅斯是出於對伊朗土耳其的支持,但美英法聯合國等更在意於「維穩」。美國國務院放出的聲明就說,「現在ISIS還沒有徹底擊敗,不適宜談獨立的問題。」
庫德族獨立的機遇:以色列的鼎力支持
對庫德有利的因素是以色列強烈支持庫德獨立。這固然有「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考慮,但在宗教問題上,庫德族是中東最開放的民族,也爲以庫關係打下基礎。至少,庫德不會因爲宗教理由而要毀滅以色列。
以色列的態度很可能影響美國的決策。在美國共和黨當政的時期,不能輕視共和黨極爲支持美以關係的傳統。以色列對美國的影響力比奧巴馬時代要強得多。另一方面,川普本人也支持美以關係,「駙馬」庫許納是猶太人。
川普本人想法多變。現在美國反對庫德獨立的聲音來自國務院,但川普上任以來,國務院經常不代表白宮。因此,目前還難以預料川普的態度。對川普來說,喜歡「亂中取勝」,「中東會否大亂」可能不是他最關心的問題,反而「論功行賞」這種直接的邏輯更有效。庫德族在圍剿伊斯蘭國中立下大功,川普沒有理由不給「糖果」。而且川普也有「對著幹」的思維,伊朗等國反對,說不定他就支持。
很多分析都不太留意阿拉伯海灣國家的態度。事實上,在阿拉伯國家與卡達斷交潮以來,這些國家的立場已經向以色列靠近。筆者此前分析中東存在六大矛盾,在中東隨時可能發生陣營重站隊。對阿拉伯國家來說,伊拉克已經變爲什葉派當權的國家,伊朗與敘利亞更是宿敵。扶植一個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敵對的庫德斯坦,更符合阿拉伯國家的利益。在這種大事上,美國的態度對他們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如果美國宣佈支持庫德族或者暗中鼓勵,阿拉伯國家跟著支持甚至跳出來打頭陣支持,都不是意外的事。如果阿拉伯國家支持的話,那麼具備「群衆基礎」,庫德族獨立就邁進一大步了。
很多人認爲,庫德族沒有做好獨立的準備,現在獨立還不是時機。又認爲庫德族只是用獨立公投來爭取更大的自治。這首先低估了庫德族獨立的願望以及願意承受的代價。更重要的是,獨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靠不斷犧牲、不斷努力,才能在天時地利之際冒險而求一擊即中。如果千載難逢的時機沒有抓住,那麼以後再說獨立就更難了。
※作者爲旅美學者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